首页 > 机构动态 > 媒体报道

慈善组织增长至325家,社区慈善基金超100个|贵州深化慈善领域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

发布时间:2025-01-02 16:07:59 作者:记者 李莎 图/贵州省民政厅提供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12月18日,2025年度“善行贵州·慈善情暖万家”活动全省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活动动员筹措了一批资金和物资用于慰问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

尽慈善之力,固民生之本。今年以来,贵州省民政厅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慈善领域改革创新,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创新实施“3333”举措,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注入慈善动能,共筑大爱贵州。

2025年度“善行贵州·慈善情暖万家”全省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

“三个率先”做强“善业”

率先推动地方立法。紧跟《慈善法》出台进程,同步开展《贵州省慈善条例》立法,于今年9月5日同时施行,更加突出通过“小切口”立法,解决我省“应急慈善”“个人求助”“信息公开”等难题。

率先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全国唯一由省委、省政府领导担任召集人的省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37个省委、省政府部门纳入成员单位,更好统筹慈善工作合力。

率先出台专项政策。出台全国首个省级互联网慈善发展政策文件《大力发展互联网慈善的指导意见》,填补了国内互联网慈善领域的政策空缺。

《贵州省慈善条例》解读新闻发布会

“三个平台”拓宽“善路”

搭建“数智慈善”平台。建设慈善行政综合管理平台,与公安、税务、腾讯公益、字节跳动等平台衔接,强化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赋能,为每个慈善组织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税收抵扣、捐款管理等服务。

搭建“指尖公益”平台。引入腾讯公益、阿里巴巴公益、字节跳动公益等资源,依托电商、短视频、线下网点等发展互联网募捐,举办“善行贵州·数字公益捐”专场活动,营造全民“随手捐”的氛围。

搭建“便民福彩”平台。建立省、市、县级管理员、销售网点、彩民等多层级彩票智慧生态链条,有意愿的群众可通过平台APP、微信小程序申办彩票站点,实现全程网办、全程可查,扩大福利彩票站点覆盖面和销量。

老吾老驿站老人腰鼓表演

“三项改革”助力“善举”

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慈善组织认定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中心,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慈善行政事项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公开募捐方案备案等服务事项实行即时办理。

推进孵化培育改革。累计安排1000万元慈善组织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投入3000余万元,孵化慈善项目108个。探索“政校社”合作模式,在贵州财经大学成立首个“公益慈善实验班”,解决慈善专业人才短板。

推进监督管理改革。率先在全国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慈善监管,从外部视角帮助更好解决内部管理问题。深入实施“阳光慈善”工程,采取网上定期巡查方式,督促慈善组织及时更新信息,让慈善在阳光下运作。

老宝贝乐园项目

“三个品牌”弘扬“善行”

打造慈善表彰品牌。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设立“贵州慈善奖”,出台表彰管理办法,开展首次表彰活动,涌现出一批,如“遵义铁合金厂90多岁退休干部周天池连续10余年不忘初心做善事”的慈善先进典型。

打造慈善宣传品牌。创建贵州省慈善项目推介会平台,搭建政府搭台、慈善组织唱戏、社会各界参与的慈善宣传平台。联合省委统战部动员“网红”参与拍摄慈善短剧,播放量超过20万次。

打造慈善项目品牌。培育贵州省慈善总会、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14家5A级慈善组织,根据群众所需所盼,形成“善行贵州”“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等家喻户晓的慈善品牌项目。

社区老人在善行贵州·老宝贝乐园食堂用餐

通过以上创新举措,全省慈善组织增长至325家。社区慈善基金从无到有,目前已超100个。慈善募捐量达15亿元、互联网募捐量达1.21亿元、福彩销售量达33.78亿元。

社会公众参与捐赠人数达1000万人次,全省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参与慈善事业。贵州省信用合作社、燃气集团等设立基金会,专门从事公益活动,将企业捐赠慈善转为全民参与慈善。贵阳、遵义、六盘水等地形成了独有的慈善文化“符号”,“携爱黔行”公益健步走、公益多巴“安”音乐生活季等活动亮相“中华慈善日”“贵州慈善周”。

慈善活动由传统的捐赠款物转变为向提供专业服务和捐赠款物相结合,“善行贵州”“益童乐园”“老吾老驿站”等项目惠及全省特殊困难群众380万人次。

一个个难能可贵的“爱心数字”,既为我省做好“第三次分配”加油助力,又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爱心温度、爱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