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医疗爱心基金持续献真情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5月27日,在贵州华夏骨科医院病房,农村困难家庭骨伤患者杨法林用最简单的话语,向救助他并前去探望他的贵州省红十字基金会、贵州红十字华夏医疗爱心基金、贵州华夏骨科医院负责人,表达最真挚的感激之情。
据了解,今年42岁的杨法林是毕节市百里杜鹃鹏程街道箐门村村民。4月30日,杨法林在务农过程中因道路湿滑意外坠坎,随后其亲属立即带其赶往大方县人民医院就医,经检查后被确诊为右侧胫腓骨远段骨折。
5月5日,杨法林的家属将他转入贵州华夏骨科医院治疗。贵州华夏骨科医院总经理朱晓东介绍,杨法林到院时,右踝关节肿胀严重,骨折移位,胫骨远端较大骨块4块,腓骨远端碎骨5块,累及关节面复位困难,手术难度较大,经创伤外科、麻醉科、内科等多学科讨论最终制定手术方案。5月20日,杨法林在贵州华夏骨科医院接受手术,由贵州华夏骨科医院脊柱、创伤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辉主刀,李辉将他的腿骨一块又一块地拼接复位,并使用22颗螺钉和2块钢板固定,手术耗时7小时,最终顺利完成。朱晓东还说,目前患者还处于康复期,贵州华夏骨科医院将竭尽所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与科学的康复训练,让住院的患者像住在家里一样舒适,并早日恢复健康。
在杨法林入院治疗期间,贵州红十字华夏医疗爱心基金志愿者了解到杨法林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他摔伤后家里就没有了收入,无力承担自费部分的手术和治疗费用。志愿者当即帮助杨法林向贵州红十字华夏医疗爱心基金申请基金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向杨法林所在的村委会核实了其家庭经济情况后,决定对杨法林手术治疗自费部分全额提供基金救助,让患者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治疗。
“你现在身体感觉怎么样?还有没有不适的地方?”5月27日,贵州省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张煜,在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袁发丹,贵州华夏医疗爱心基金管理委员会、贵州华夏骨科医院相关负责人等陪同下,到医院探望杨法林,并关切地询问他的术后恢复状况。
“在了解到手术和治疗需要4万多元时,我当时真的觉得无望了,多亏了贵州红十字华夏医疗爱心基金的救助,让我及时地得到治疗。”杨法林表示,手术后身体感觉很好,康复以后,将竭尽自己所能把这份大爱传递下去。
据悉,为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2017年,贵州省红十字基金会联合贵州华夏医院集团、贵州华夏骨科医院等爱心机构、爱心人士,发起成立“贵州红十字华夏老人康复基金”,这也是贵州省红十字基金会成立的第二支“博爱助医”类基金项目。2022年5月,为扩大救助范围, “贵州红十字华夏老人康复基金”更名为“贵州红十字华夏医疗爱心基金”,接续开展贵州红十字“博爱助医”行动,向全省各类型疾病困难患者提供基金救助和医疗救治。多年来,基金管理委员会协调、动员爱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爱心志愿者,累计深入全省624个乡村、社区,开展知识健康讲座及筛查活动731场,为85000多人次进行骨科疾病筛查,筹募爱心基金1446.3万元,救助了全省7000多名困难群众。
撰稿/摄影:石杨滔滔
主编:袁发丹
金化冰
总编:张 煜
捐赠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