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动态 > 媒体报道

内蒙古红十字会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追思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者

发布时间:2022-04-06 09:48:06 来源:草原客户端

  人体器官捐献事业是挽救垂危生命、弘扬人间大爱、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事业,对保护人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清明节前夕,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开展“生命的意义·云端寄哀思”系列缅怀纪念活动,歌颂英雄、云端寄思,点燃烛火、传递大爱,云端书写寄语,追思歌颂英雄,表达对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思念、缅怀之情。

  3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推出“生命的意义·云端寄哀思”线上活动,制作精美的云端缅怀H5平台,识别图片中二维码实现云端书写寄语,以表哀思。

  4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开展“感悟生命的意义 歌颂奉献之伟大”——红十字清明追思缅怀纪念活动,表达对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思念、缅怀之情。

eb1d1795175dd1af9f4b55896ae35c0d.jpg

  活动现场,捐献者家属董芸、苏颖讲述了捐献者的故事,器官移植受益者冯殿国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表达了对捐献者的感恩之情。

4956de9a4587bb10d72aed26253c4f3e.jpg

王连政(右)进行分享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器官分配获取科(opo)主任王连政,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三献工作部部长、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杨俊清,内蒙古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队长李晓霞共同分享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呼吁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和参与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参与到这一挽救生命、造福社会的人道主义行动中来。

618c2a57cbd05a3035f316c4b666c331.jpg

杨俊清(中)、李晓霞(右)进行分享

  据悉,截至2022年4月2日24时,全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累计达69751人,实现人体器官捐献97例、遗体捐献161例、角膜捐献87例。

  心怀感恩 向逝者致敬

  讲述人:苏颖

4a3e169bcc13b6fb3f88f480237da18d.jpg

  “我一辈子从医,走了以后也要为医学事业做点贡献,器官如果有用就捐给需要的人,遗体可以用于医学解剖。”这是我父亲苏逸民的遗愿。

  我的父亲苏逸民是内蒙古军区呼和浩特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原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副院长,他从事医学研究工作,深知遗体稀缺一直是制约医学教学和临床研究的重要因素。2008年,79岁的父亲坚定地在《呼和浩特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父亲的影响下,2011年,我母亲、我和我爱人都自愿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书。2016年新年前夕,母亲吴玉珍离世,按照遗愿我们无偿捐献了遗体。2021年7月,父亲也静静走完了生命最后一程,家人遵照他的遗愿,也将遗体捐献给了国家。

  讲述人:董芸

981eb9df1f37a5698aeebdbb53dd263d.jpg

  我爱人潘日辉生于1953年,中共党员,生前是内蒙古石化科研院干部。一直以来,我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有次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举办的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活动时深受感动,当即决定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我们是中共党员,要把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祖国造福人类。所以,我要履行一个党员的职责,做一个彻底无私奉献的人,把我的最后一点财富交给医学科学事业,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医务工作者而鞠躬尽瘁。”这是爱人生前给我留下的嘱托。

  2019年,爱人因病在呼和浩特去世。我按照丈夫生前夙愿,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签字,帮助他实现了“做一个彻底无私奉献的人”的伟大理想。

  讲述人:冯殿国

26b02459c8faf2df61c8d85dc75a5a5b.jpg

  “我把生命给了你,请替我活出精彩。”这是人体器官捐献者留给我最好的告白。我是一名器官移植受益者。2014年,我查出患有尿毒症。2017年,我进行了换肾手术,重获生命希望。对年过半百的我来说,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每天都在感恩中祈祷。我现在也是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多次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并在康复后创作出原创作品《生命的延续》,表达对捐献者的感谢、对社会的感恩。

  致敬生命的馈赠,礼赞生命的意义,希望更多的公众报名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人体器官捐献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