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动态 > 行业动态

“推普+ ”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

发布时间:2025-07-24 15:45:45 作者:张迎迎 来源:慈善公益网

慈善公益报(张迎迎)6月,教育部启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推普”即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遴选2000支大学生团队,面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攻坚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培训教育、数字素养普及等活动,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近期,一支支大学生推普团队跨越山海,深入中国最偏远的乡村角落,用普通话搭起乡村振兴的语言桥梁。

趣味学习

提升语言能力

  今年暑期推普实践中,各高校团队突破传统语言教学框架,探索出多种“推普+”融合模式,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日前,四川农业大学“川农红·语结童心”志愿服务队在雷波县黄琅镇大杉坪村,举办以“普润彝苗”为主题的趣味游园会,巧用“游戏+语言”形式助力当地推广普通话,吸引近60名彝族儿童参与,服务村民近300人次。

  孩子们从活动初期的腼腆表达,逐渐转变为主动用普通话交流,词汇量与表达流畅度均有明显进步。“我从来没想到小小的偏旁部首能够拼出这么多不同的汉字!”吉根金子在体验“偏旁拼字”活动后激动地说道。

  为加强互动,志愿者邀请彝族儿童担任“小老师”,教说彝语日常用语,实现“教学相长”,并共同演绎歌曲《大山》,在助力乡村儿童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守护民族文化根脉。

  另一边,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彝路同声”推普兴乡实践团远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海棠镇,以“政策领航、教育深耕、社会共鸣、文化浸润、科技赋新”五维行动为抓手,将普通话推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蓬勃青春动能。

  实践团化身“青年推普主播”,在抖音、视频号推出“青春推普微课堂”,涵盖趣味普通话教学、传统技艺展示、智能手机操作等内容,提供碎片化学习资源;提取当地非遗文化元素,设计系列宣传海报,让推普工作搭上数字快车,触达更广泛群体。

聚焦重点群体

分层开展推普活动

  推普实践精准聚焦不同群体的语言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推普活动。近日,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妇联联合西北民族大学“语绣同心”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队,为本地绣娘带来了一场接地气、有实效的普通话推广活动。

  在达板镇红柳村,团队成员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一对一”口语练习等形式,让刺绣生活用语、技艺交流词汇、产品推介话术、电商沟通技巧等融入绣娘的日常生活。“现在能用普通话介绍绣品啦!”绣娘马丽的笑容里,满是学会新技能的喜悦。

  据悉,下一步,东乡族自治县妇联将继续携手“语绣同心”团队,持续关注绣娘们的语言学习进展,探索长效帮扶机制,让推普与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白天的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鸬鹚渡镇龙塘湾村委会大院里,志愿者开设“普通话直播实训营”,从发音矫正到产品介绍词撰写,逐字逐句辅导村民。“‘有机’的‘机’是一声,不是轻声哦”“介绍茶叶时可以说‘回甘明显’,比‘喝着甜’更规范。”志愿者焦雅晴拿着自制的发音图谱,耐心纠正村民的表达习惯。村民们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时不时举着手机录制教学视频,准备回家反复练习。

  “原来普通话真能当‘带货密码’!”龙塘湾村党总支副书记谢定乾看着不断跳动的订单数感慨道。在为期10天的实践中,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远辰志愿服务队大学生用青春力量架起桥梁——让普通话成为农产品的“推销员”。

  跨越山川阻隔,这个暑期,各地高校大学生用语言搭建起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桥梁,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以普通话推广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