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2025年的第一份“生命礼” ——热血奔赴
2025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王先生静静躺在病床上。血液缓缓从他的手臂中流出,然后被分离采集汇聚成一袋珍贵的造血干细胞悬液——这是黔西南州2025年的首例捐献,也将成为千里之外一名血液病患者的重生希望。
“献血多年,等的就是这一天”
“80后”王先生是乡镇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常年参与无偿献血的他,累计献血量已超3000毫升。他说:“很早就想加入中华骨髓库,但在乡镇一直没遇到登记机会。”直到有一次无偿献血时,他偶遇当地红十字会的宣传人员,当场留下血样,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家人的支持,一句暖心话
当配型成功的通知传来,王先生毫不犹豫答应捐献,家里人得知他的决定后毫不犹豫地站在他的身后支持他,他出发捐献前妻子还打趣道:“放心去,回来给你做好吃的补身体!”这份默契的支持,源自他们生活中一直以来的信念:治病救人是医生本能,何况造血干细胞捐献能直接挽救一个家庭。
注射动员剂,让善念“落地生根”
捐献前的体检、高分配型等环节王先生都有条不紊地和工作人员配合着,直至捐献前五天开始注射动员剂时,王先生才感慨道捐献这件事在这一刻正式的“落地生根”。“针扎进血管那刻,才真正感觉自己在做这件事。”他笑着描述这种感受:“就像接生时听到婴儿啼哭,一切辛苦都有了意义。”
“不是不愿捐,而是不了解”
身为党员和基层医务工作者,王先生始终奔走在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一线,一直在生活中动员身边人加入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中向身边的人一直在宣传引导,他所在党支部的同志们也纷纷受到他的感染,越来越多地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王先生不仅自己身体力行推广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也呼吁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这一事业中来,“其实我明白大家担心献血、献干细胞对身体有影响,所以在宣传里要把专业的医学知识简单明晰地讲给大众听,消除掉大家的顾虑,让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捐献的队伍中来,很多人不是不愿捐,而是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