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动态 > 媒体报道

贵州榕江紧急撤离令背后的基层防灾智慧

发布时间:2025-06-25 10:30:21 来源:娱报前线

凌晨4点的暴雨红色预警刺破夜空,榕江县防汛指挥部的大楼灯火通明。12小时后,这份标注着"超30年一遇洪水"的紧急撤离令刷爆当地居民手机——12个高危小区、数千家庭需在9时前完成转移。当"村超"足球场在众目睽睽下被浊浪吞没,人们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做"与洪水赛跑"的生死时速。

24小时响应升级:与洪水赛跑的研判能力

image

从Ⅲ级到Ⅱ级响应,榕江防汛指挥部的决策窗口仅有24小时。这份精准锁定老城区环城路以东及新城区12个小区的撤离清单,背后是水文监测数据与近十年洪水轨迹的叠加分析。值得玩味的是,预案中特别标注"严禁打捞漂浮物"——2016年邻县洪灾中,曾有群众因捡拾河道物资被卷走的惨痛教训。这种将历史教训转化为具体禁令的做法,正是基层"宁可十防九空"防灾哲学的生动体现。

强硬指令中的温度:基层执行的平衡艺术

image

"上午9时前转移""严禁返回"的措辞看似冷硬,但细读通知会发现:每个安置点都标注了海拔高程,转移路线避开历史垮塌路段,甚至提醒"珊瑚海小区居民请走西门应急通道"。在古榕名苑社区,干部们用当地方言录制广播,反复强调"不是演练,是保命"。这种刚柔并济的沟通策略,使得该区域在截止时间前2小时就完成98%人员撤离。

"村超"球场10分钟淹没:风险教育的鲜活教材

当暴涨的都柳江水漫过"村超"足球场的记分牌时,围观群众发出的惊呼比任何预警都有效。这个承载着当地文化记忆的地标建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演示了洪水的恐怖威力。有居民拍下视频发到家族群:"球场护栏比我们家门槛还高两米!"这种用熟悉场景具象化风险的方式,瞬间击碎了部分老人"水不会涨到二楼"的侥幸心理。

基层防灾体系的三大核心支柱

榕江经验揭示的防灾密码,在于三组关键词:动态响应的水位阈值机制确保每提升一个响应等级都有明确数据支撑;党员干部包楼到户的网格体系让撤离指令精准触达;方言快板、抖音短视频、寨老喊寨等本土化传播方式,则解决了预警信息"最后一米"的穿透难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指定的安置点均设在近五年新建的学校体育馆,这些建筑在选址时就规避了历史淹没区。

超30年一遇洪水启示录

当洪水退去,榕江街道上那些用油漆标注的"2023年最高水位线"将成为新的防灾坐标。这场撤离行动最珍贵的遗产,或许不是零伤亡的数字,而是证明了科学预案、刚性执行与人文关怀的化学反应。正如一位社区干部在总结会上所说:"防灾不是和老天讨价还价,而是用今天的严格换明天的平安。"在气候异常频发的时代,这种将危机转化为制度进化契机的智慧,值得每座城市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