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互鉴 共促发展——省红十字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侧记
3月7日,省红十字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贵阳召开。会上,遵义、安顺、毕节、黔西南等市(州)红十字会作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在红十字工作中的有益经验和创新实践。
有哪些可学习借鉴的成效、做法?一起来看看。
遵义市红十字会
近年来,遵义市红十字会按照“红遵义·救在身边”“红遵义·爱在传递”“2+N”工作思路,以“三聚焦”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全市建立基层组织2298个,发展志愿服务组织344支、志愿者17363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493次、参加志愿者28831人次、服务时长148660小时。280余名志愿者、8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先后荣获国家、省、市通报表扬。
聚焦党建引领,让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有灵魂、有根基。坚持党建引领红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重要论述和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每年组织召开志愿服务工作会议,加强与宣传部等部门联动,成立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吸纳优秀志愿者成为委员、理事、兼职副会长。构建“线上+线下”志愿服务体系,畅通基层组织“毛细血管”,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聚焦特色品牌,让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有内容、有温度。建设“遵义市红十字会”微信小程序并接入“i遵义”政务平台全域推广,集成志愿者线上注册、活动发布与报名、服务时长记录与证明等功能。争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省红十字会、市级财政支持30余万元,组织实施具有红十字辨识度高的志愿服务项目48个,孵化“携手急救·守护生命”每周1小时等品牌,其中“红鹰守护·泳安百日”项目获首届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并深化形成“泳安计划”,成功施救32人。推动无偿献血11次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聚焦制度机制,让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有愿景、有激励。制定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等制度,分类指导并保障支持志愿者的保险、设备、服装、就餐、交通等。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线上平台应用,规范发展20个领域的志愿服务。每两年通报表扬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组织,并在“5·8世界红十字日”等重要纪念日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动员和挖掘更多向上向善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红十字事业中来。
安顺市红十字会
近年来,安顺市红十字会充分依托“博爱云”平台,以“云”为介,“红”动万家,在红十字透明度建设、项目化筹资、缅怀宣传等领域不断探索尝试,着力提升红十字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助力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用好“博爱云”平台阵地,擦亮红十字透明度新窗口。将透明度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执行三级审批制度,确保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依托“博爱云”平台,加强业务培训和实践操作,让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流程和各项业务指标要求,实现捐赠信息、财务审计、项目进展等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公开。
依托“博爱云”平台赋能,引领项目化筹资工作新方向。2024年成功申报实施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1个、人体器官捐献项目4个、东西部协作助学项目2个。2024年申报实施红十字“博爱家园”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项目8个。
借力“博爱云”平台优势,开创缅怀宣传工作新领域。建成安顺市人体器官捐献网上缅怀纪念馆,录入全市人体器官捐献者基本信息。制作人体器官捐献宣传视频《生命·礼赞》,在“博爱云·安顺”平台公开发布。在全市2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三献”咨询台和宣传栏,进一步扩大宣传面,提高捐献成功率。
毕节市红十字会
2024年9月,“中国光彩事业毕节行”活动在毕节七星关区举办。毕节市红十字会将其作为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广泛凝聚人道力量,增强人道救助能力的重要契机。聚焦公益慈善版块,通过千方百计“谋”、全力以赴“争”、马不停蹄“推”,精准靶向发力,系统谋划的19个项目被纳入毕节公益慈善项目库,并签约落地项目9个,充分发挥了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千方百计“谋”。立足毕节实际,结合红十字会职能职责,重点走访调研助力乡村振兴、助学、助医方面的公益需求和“老、小、残、困”等特殊群体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小、实、精、美”为原则,组织县级红十字会持续开展项目谋划,建立项目清单,做好材料准备、策划论证、项目包装。
全力以赴“争”。主动加强部门协作,与市委统战部沟通对接,及时跟进项目审核认捐情况,动态调整项目谋划方向。主动与市民政局协商,争取到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参加公益项目设计能力培训的名额,进一步提升了公益项目设计与管理能力。积极争取省红十字会、省红十字基金会支持,联引认捐的项目涵盖了乡村建设、教育事业发展、困难群众就医等多个领域。
马不停蹄“推”。对项目实行清单化、动态化管理,每周定期向市工作专班汇报项目情况。对已签约的项目,迅速跟进做好捐赠服务、组织实施等工作。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时向认捐企业反馈项目进展和款物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监督,确保善款用在实处,项目落地见效。目前,市红十字会签约的9个项目均已实施完毕。
黔西南州红十字会
近年来,黔西南州深入实施“文教兴州”战略,有序举办山地旅游大会、马拉松等赛会活动,黔西南州红十字会以开展应急救护“六进”为抓手,全力推动应急救护助力全州大型赛会平安举办。
主动对接、整合力量,全面提升服务“精准度”。加强与活动主办、承办单位对接沟通,收集各类赛会活动信息,分析赛会需求,提高应急救护培训针对性。积极为各类大型赛会志愿者、工作人员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有效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组织志愿者、救护员参加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为赛会医疗保障工作提供有力补充。截至目前,为各类大型赛会开展专场培训10余场、覆盖140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1800余人次,服务运动员数万人次。
细化举措、夯基垒台,提高工作反应“敏捷度”。先后成立了马拉松志愿服务队、助残爱跑团志愿服务队等四支队伍,在各类赛事活动中开展救护保障、志愿服务等工作。在赛会举办地万峰林景区建成1个景区救护站,持续完善设施设备,为参赛运动员提供及时、高效的应急服务。联合卫健部门积极向有关企业争取到30台AED科学放置在马拉松赛道,有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聚焦实战、加油助力,增强救护保障“专业度”。统筹在机关单位和企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为行业系统举行的赛事活动加油助力;针对马拉松协会会员专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2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100余名,并组织优秀救护员以“急救跑者”“医疗观察员”身份为参赛选手提供急救服务。选派救护师资为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1100余名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抢抓机遇、大力宣传,持续擦亮品牌“知名度”。以服务全州各类大型赛会活动为契机,将红十字文化融入到黔西南“加油文化”中,借助马拉松赛事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举办了全州红十字会系统万峰林健康跑活动,更好地宣传、普及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